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每年总理记者会是两会闭幕之后媒体聚焦的“重头戏”之一。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就以视频连线方式直面中外记者,以质朴、诚恳、务实的语言,回答中外记者关心的一系列热点焦点问题,阐述中央政府解决人民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的政策方向和重要举措,展示中国政府对待当前国际重大事务的鲜明立场和中国担当。
在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一共详细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13个问题,涉及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减税降费、就业、疫情防控、营商环境、民生改善、对外开放、政府工作、两岸关系等内政问题,以及俄乌局势、中美关系等外交事务多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关于中国国内改革发展的问题占了绝大部分,充分显示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局势的稳定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
李克强总理以理性的分析、诚恳的态度和十足的信心阐释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表明政府工作的宗旨、直面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生动的比喻和接地气的金句讲述今年的重要政策取向、工作举措和回应民生关切;也以鲜明而坚定的立场表达中国政府对待当前国际重大事务的看法和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信心、中国担当、中国方案。
针对国内发展问题的回答充满信心。5.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次记者会起引领作用的一个关键话题,是今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最重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指出,这是一个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我们为什么要设定5.5%的增长目标,怎样实现这样一个有难度的增长目标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回答。他指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又是进,今年得要有九万亿名义GDP的增量,是不容易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付出更艰苦的努力。而实现这样一个政策目标,需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创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在回答相关问题中,李克强总理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如何落实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给企业减税降费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今年要给企业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退税,他比喻说,“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退税降费是在做减法,但实质上也是加法”“所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这是涵养了税源,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而落实大规模的退税,李克强总理强调,退税等于是给企业直接发现金、增加现金流,是及时雨。说破千言万语,不如干成实事一桩,一定要把这项关键性措施落到位。谈到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指出,“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生长的土壤,减税降费是为他们施肥浇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推动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生根发芽。只要把人民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就能有经济发展的生动局面。
针对疫情发展影响的回答清晰务实。新冠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对经济、就业造成冲击,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工商户和就业群体,这也是记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对于许多中小微企业和服务性企业,我们一定要看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有奔头,也为社会创造财富。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李克强总理还强调,要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他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那就业的大舞台会绚丽多彩。他特别指出,目前我国有2亿多人灵活就业人员,风里来、雨里去,确实很辛苦,针对他们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针对中国政府实施“动态清零”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李克强总理明确,中国政府会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和病毒的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积极推动国际交往合作,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针对国际局势动荡及两岸关系的问题态度鲜明。对当前正处于胶着状态的俄乌战争,李克强总理亮明了中国政府的鲜明立场,中方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中方据此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并愿意和国际社会一道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目前处于困境中的中美关系,李克强总理鲜明回应,两国关系虽然时有磕磕碰碰,但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中方希望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去年年底视频会晤达成的共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对于两岸关系,李克强总理重申,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两岸同胞说到底是一家人,手足亲情任何时候是割不断的。只要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就一定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中华民族复兴的福祉。
针对政府工作成效的回答情系民生。李克强总理满环感情、坦诚面对、语重心长地回答记者关于政府工作的最大挑战的问题。他说,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他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近十年来,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总理指出,这些年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创新施政方式,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式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把宏观政策的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减除繁苛,维护公正,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和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就业优先,把握国情实际,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等。政府工作有人民群众认可的地方,也有与他们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当前政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他和同事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用实干来践行承诺。李克强总理还特别强调,民生问题联系着民情、民意甚至是民心,政府的职责就是要顺应民心,给人民排忧解难,让人民过好日子。保民安和惠民生是不可分割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尽力惠民生、尽力保平安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
无论是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还是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中还面对艰难险阻,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坚定地指出,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一句话: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这次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对13个问题做出的掷地有声的回答就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勇气、智慧和力量。